第三章(1 / 2)

晨昏 若花辞树 1953 字 7天前

可她与明苏虽很要好,却也不至于被说成好女.色。

郑宓一时间消化不过来。

云桑见她如此震惊,方知娘娘是真不知。她转念一想,也是,娘娘在闺中时多半不出门户,幼弟又是埋头苦读,不理俗事,上哪儿知晓信国殿下的风流事呢。

她便贴心地说得详细了些:“此事要从四年前说起,四年前殿下十五岁,到了指婚的年纪,那日恰好琼林宴后,陛下瞧中了新科状元,欲点为驸马,谁知殿下当场便说她不好男儿,爱红妆。自此,殿下这名声便传开了。”

郑宓心一紧,有些恍惚,问:“然后呢?”

“殿下为此受过不少弹劾,大臣们皆斥她败坏道德,称她为皇家笑柄。”

郑宓心疼,明苏自幼熟读诗书,好学问,明是非,广受赞誉,她若是男儿,必是世间最温文尔雅的翩翩君子。可四年前,她却受人如此指摘。

“大臣们总共向陛下当面弹劾了三回,第一回陛下笑斥了一句荒唐,之后便无下文,大臣们不甘心,又有了第二回,第二回陛下则说了句由她去,比前一次更不在意。那些古板的大臣们哪儿肯罢休。第三回是当着信国殿下的面,翰林院的老翰林当场痛责。”

云桑说到这里,停了下来。

郑宓屏住呼吸,不由自主地问:“当场痛责,然后呢?”

“然后,信国殿下走到老翰林跟前,问他,孤好女.色,碍着老大人娶妻纳妾了?”云桑说着说着,就不由自主地模仿起明苏的语气来。

郑宓眼中漫上笑意,不知怎么就很感动,明苏被人这般指责到面上,却还是不改口。

“那翰林以端方闻名,被殿下这般说到面上,气得讲不出话来。彼时恰好高句丽有美人献上,陛下当殿就赐了殿下一名美人。”

郑宓笑意凝结。

“那时殿下正受陛下重用,在朝中有了自己的势力。陛下又是这么个放纵的态度。事不过三,从此之后,再无人敢在此事上多嘴了。甚至还有些官员悄悄往殿下府上送美人的。”

郑宓眼中的笑意已凝成了冰,声音也不自觉地冷了下来:“她收了?”

云桑听出娘娘不高兴了,却想不出她为何不悦,只得如实回道:“有些收了,有些不曾。”

有些收了,有些不曾。那些收了的,明苏是喜欢才收的吗?郑宓突然间很不是滋味,原来明苏好女.色好的不是她,而是旁的女子。

她竟然有些失落。

察觉到这份失落,郑宓忙定了定神,问道:“公主行事虽说不羁了些,何以要本宫慎重以待?”

要慎重以待的意思是不好相与,不好得罪。可明苏的性子很好,也很大度,稍有冲撞处,她从不与人计较,哪里至于慎重以待了?

云桑尽心尽力地解释:“殿下喜怒难测,捉摸不透,且又权柄在握,娘娘虽母仪天下,到底初来乍到,还是避一避殿下的锋芒为好。”

却是听得郑宓一阵茫然。

这可还是她识得的明苏?先是好女.色,又是喜怒难测,权柄在握,听起来是全然陌生的。她认识的信国殿下光明磊落,学识渊博,一举一行,谦逊端方,与云桑口中所描述的,分明是两个人。

这于她而言空白的五年间,发生了什么?

“我自然让着她。”郑宓喃喃道。

云桑不解,她说的是避,怎么娘娘口中却是让,避与让,前者惧,后者却是纵,二者大是不同。转念一想,兴许娘娘自持身份,羞于对一小辈称“避”吧。

她没敢多言,只是接着往下说:“信国殿下有一忌讳。”

郑宓看向她,隐隐有了不祥的预感。

云桑开口道:“殿下最恨郑家。尤其是郑家那位唯一活下来的小姐,殿下从来不许人提起。”

夏日的天气就是说变就变,方才阳光普照,眨眼间却是狂风骤起,暴雨疾来。众人都没个准备。云桑忙支使小宫女将四下的窗户闭起,以免雨水打进来。

郑宓倚在榻上,闭着眼睛,仿佛小憩,满脑想的却都是云桑说的那些话。

“殿下最恨郑家。尤其是郑家那位唯一活下来的小姐,殿下从来不许人提起。”

“乃至连那位小姐使过的物件都见不得,统统收起来丢入湖中,销毁得干干净净。恨不得此人从未在世上存在过才好。”

原来明苏竟是如此恨她。她知道她必会怨她,可她想着她都死了,瞧在她连性命都丢了的份上,明苏总该宽宥一二。

她原想,待她这里安顿下来,解了禁足的困境,便去寻明苏,告诉她,她回来了。

可若是她恨她至此,又要她如何开得了口。

殿中脚步往来,忙碌了一阵,又悄悄地静了下来。云桑回到榻前,静立着侍奉。她是正七品的女官,也是仁明殿中的掌事尚宫,本就不必她事事亲力亲为,只需伺候好皇后,也就罢了。

“还有呢?”郑宓没有睁眼。

不知怎么,云桑觉得娘娘突然间有了疲态,仿佛累极了。皇后入宫还不到十日,这十日来也极少有什么吩咐,故而宫人们对她的脾性也知之甚少。

云桑不免担忧何处不周,冲撞了娘娘,言语间难免拘谨,斟酌着言辞说道:“郑家,不只是信国殿下不喜,陛下也不喜。在宫中是无人敢提的,娘娘只需记着这一桩,不提这个郑字,也就是了。”